炒股配资交易平台 【新华解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全面实施
发布日期:2024-07-25 08:36 点击次数:117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近期我国各省份也陆续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炒股配资交易平台,为今年各地的“三农”工作划重点,粮食安全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心。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专家指出,我国应力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在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我国粮食产能提升仍有潜力,同时,通过不断探索新质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关系,强调两者的发展与协同,或可为地区粮食增产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力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安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乡村研究总首席科学家张合成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日前,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介绍,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左右,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我国连续多年交出亮眼的粮食产量“成绩单”。但张合成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
“要抓好稳定安全供给,力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线。”张合成指出,当前我国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幅远高于人口减幅,而且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未来我国粮食需求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指出,需要意识到,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能提升空间正在收窄。
“对于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目前仍然存在风险挑战。”在钟真看来,目前,后备耕地资源依然有限,质量存在下降风险,部分地区还面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同时,我国育种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种业市场与种业研发紧密度低,优质种质资源也存在保护利用不足等问题。
进一步激发粮食产能提升潜力
面对愈发紧张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高的稳产保供要求,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唐仁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将重点抓好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始终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在政策和科技双轮驱动之下,我国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仍然存在。”钟真表示,这些潜力即五“良”:“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具体来看,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推进粮食种业科技创新,三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创新农业生产管理方式方法,五是完善粮食生产相关的支持补贴政策。
钟真介绍,从调研经验来看,无论是社会化服务,还是数字技术应用,都是有效的粮食增产经验。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就是信息化时代新质生产力在粮食领域的创新,而农事服务中心类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就是新质生产关系的探索。两者缺一不可。借鉴地方粮食增产的成功经验,重点就是要做好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的协同。
“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来带动小农户实现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打通小农户与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张合成认为,对于地力提升程度、科技装备标准、生产经营体系程度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性发展,应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张合成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种粮有钱赚,让种粮收入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首要收入来源。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协同助力种粮节本降本增效;健全粮食补贴投入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单位经济效益;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解决“种粮吃亏”的问题。
粮食生产要紧紧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要系统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突出应用导向,优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各方面科研力量聚焦产业瓶颈集中攻关、联合作战,创新机制强化科研项目管理,稳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在耕地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抓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高高标准农田投入水平,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等重点任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炒股配资交易平台,畅通农户生产、种养结合、农村生态循环。